面對日益加劇的極端氣候,政府近期宣布將挹注國家資金強化社會永續韌性,總統賴清德於7日重申:2050淨零排放是台灣的核心國家目標,政策將持續推動,不因地緣政治或國際情勢而動搖。而為落實這一目標,政府將於2030年前投入新台幣9,000億元,帶動民間投資4兆元,以此來推動能源、產業、社會與生活的全面轉型。而這不僅是經濟投資,更是跨世代的責任與承諾。
這項資金計劃對應的是台灣淨零路徑的「政策藍圖:四大轉型與減碳里程碑」分別是:2030年減碳28%(±2%)、2032年減碳32%(±2%)、2035年減碳38%(±2%),同時行政院國發會也與環境部負責督導能源、製造、住商、交通、農業、環境六大部門,要求提出具體行動方案。四大轉型策略則鎖定「能源更安全、產業更具競爭力、社會更有韌性、生活更永續」。這些布局代表淨零不僅是環保議題,更是國家產業與社會結構的全面再造。
在所有領域中,醫療體系的轉型最備受關注。根據統計,台灣醫療排碳占全國4.6%,高於全球平均的4.4%。
因此,政府自2023年推動「醫療院所淨零碳排計畫」,目前已有40家醫療機構完成碳盤查,以台北榮總為例,醫院在節能與永續上展現亮眼成績,光上半年用電量比去年同期下降 5.85%,節省數百萬度電,設置「空瓶回收機」一個月回收就有1.3萬個瓶罐、9千顆電池,並且院區綠化面積已達 40%,可謂是在打造「生態醫院」,榮總案例顯示,醫療機構不僅能在碳管理上發揮影響力,更能成為結合環境、健康與社會教育的場域。
總統也在聲明中提醒:「氣候危機就是健康危機」,熱浪、傳染病與糧食安全,都將直接威脅人民健康。為此政府也積極推動「健康台灣五大支柱」,包跨癌症防治計畫與百億癌症新藥基金、888三高防治計畫、全民心理健康韌性、健康台灣深耕計畫(五年總經費近500億元)、健保永續發展優化,這些措施不僅提升公共衛生,也與氣候調適相互呼應,展現政府「健康+永續」的雙軌思維。
另外在推動淨零的同時,政府也著眼於數位競爭力。人工智慧新十大建設提出「主權AI」,醫療、法律、金融三大領域列為優先發展。未來若能結合醫界專業,醫療主權AI將同時帶來低碳化與智慧化,成為醫療永續的重要助力。
結語:跨世代責任與社會動員
淨零轉型不是單一部門能完成的任務,而是一場跨世代、跨領域、跨國際的工程。總統呼籲全民參與:「今天的減碳行動,將決定下一代的生存條件。」從9,000億元的政府投資到醫療案例,台灣已逐步展現「以健康為核心的淨零路徑」。這場轉型既是經濟挑戰也是世代責任,而台灣希望能透過政府引領、產業創新、醫療行動與公民參與,讓台灣在全球淨零浪潮中,能展現兼顧健康與永續的國際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