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資訊
|
2025/03/26
【碳盤查】功能單位 與 宣告單位 的差異
前言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問題日益嚴峻,減碳已成為企業與組織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各國政府紛紛制定碳中和目標,要求企業積極降低碳排放,各種措施與嚴厲程度也持續加強中,其中碳盤查就是一個重點的要求。碳盤查又分為組織與產品兩種盤查,其中產品型的盤查是盤查產品搖籃到墳墓的碳足跡,其中單位的部分又分為「功能單位」 與 「宣告單位」,很多人不懂他們之間的差異
下面準備來幫大家解惑:
功能單位 VS 宣告單位
在進行碳盤查時,選擇合適的衡量基準非常重要,因此功能單位(Functional Unit)與宣告單位(Declared Unit)兩者看起來相似,但在使用及應用場景上存在顯著差異,以下先說說學術上面的定義:
功能單位(Functional Unit)的定義
功能單位是指產品或服務所提供的性能或服務量的量化描述,並以此作為碳排放計算的基礎
但我們如果強調功能,那就不是用物理特性來衡量量化產品。
直接用例子舉例比較快:
-
-
- 一瓶
- 一包
- 一個
- 一隻
- 一灌
-
像上述這些單位都是功能單位,就是大家在逛賣場買東西時會看到的單位,因為是功能導向的單位,消費者會很好理解,不過也因此在比較不同產品時候比較難有統一衡量的標準,A品牌的一包餅乾跟B品牌的一包餅乾定義不會一樣,為解決這個問題通常會標示礦泉水一瓶600ml,一包A4影印紙500張...等,把功能單位加註一些內容。
而功能單位用在碳盤查上面也是一樣,不過變化上就比較靈活,例如:
-
-
- 燈泡1000流明,持續使用5000小時的碳排量
- 烘手機每烘乾1000雙手所使用的電力
-
宣告單位(Declared Unit)的定義
宣告單位則跟功能單位完全相反,它不考慮具體使用效能,而是以標準化、或物理的單位呈現
例如:
-
-
- 一公斤
- 一噸
- 一公升
- 一公里
-
宣告單位就比較直觀好理解了,而且很容易把不同產品作為比較,但也因為他不考慮功能性,因此在商店或賣場不太會看到使用這個單位。
不然我們試著想像一下假設今天去逛賣場發現標價突然改成宣告單位,你會看到以下情況:
-
-
- 某牌600ml的礦泉水,標示每公升100元
- 某牌50g的餅乾,標示每公斤售價300元
-
上述這些都還算好標示的,有些例如汽車的單位如果不用一輛,換成宣告單位就比較不直觀,可能會變成每一單位引擎馬力的售價;而手機的話可能變成每一單位效能的售價
使用宣告單位好處是不同產品之間好比較,但對於消費者來說可能就比較不方便。
單位使用場合
功能單位:多用於B2C產品
生命週期是搖籃到墳墓的產品多使用功能單位,通常最後是直接到市場上去銷售
但值得注意的是,包含服務性產品,例如保險、保單、運輸都可以使用功能單位
宣告單位:多用於B2B產品
通常是原料或零組件,不在最終市場銷售
因此使用宣告單位較容易做比較,碳足跡計算上也僅限於搖籃到大門
結論
總而言之,功能單位強調產品的實際效益與比較價值,而宣告單位則著重於標準化數據的呈現使用方面,一般來說在產品碳足跡計算時候通常使用功能單位,因為目前台灣市場計算產品碳足跡多是因為要申請碳標籤而去盤查的,但碳標籤僅接受最終產品去申請
不過功能單位與宣告單位各有其應用場景,企業應根據碳盤查的目的選擇適當的衡量單位即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