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新知Banner
永續資訊
|
2025/06/11
SROI:ESG時代下評估永續價值的關鍵指標

前言

現在企業流行講ESG,上到企業下到民眾,大家已經普遍知道ESG就是在做好事、對環境和社會負責。 其中S(社會面)的部分,很多公司都花不少錢和心力去做,比方說幫弱勢族群、關心社區發展、甚至捐款捐物資...等等。

但話又說回來,有沒有人想過企業做的這些,到底實質上幫了社會多少?

想像一下,如果您是企業老闆,撥了筆預算給一個偏鄉學童的課後輔導計畫,您當然希望知道,除了每天有多少孩子來上課之外,這些ESG投入是不是真的讓他們的學習變好了?是不是讓他們對未來更有希望?

結果下面呈上來的報告內容是「我們辦了10場活動,共有有5000人參加,花費了30萬元,活動問卷回饋有87%好評,整場活動非常成功,並附上大家笑容滿面的照片!!」跟上面報告完畢後就結束了

看起來沒問題,也有量化數字,一切都很完美,但...是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其實問題在於這些數字並不直接反應小孩的學習是否被改善了,他們考上好大學的機率是不是因此被提升了,報告的指標往往沒辦法代表原本的目的,而為了要上牛頭可以對馬嘴的去評估效益,「SROI (社會投資報酬率)」就派上用場了!它就像一套專門的量尺,可以幫我們把這些「社會效益」好好地「量」出來,讓大家更清楚地看見那些無形的價值。




什麼是SROI?

您可能對投資理財很熟悉,知道ROI(投資報酬率)是用來算「投資一塊錢能賺回多少錢」的。

而SROI就是從這個概念演變而來的,但將衡量範圍擴展到社會、環境和經濟的綜合價值。早期的發展可追溯到1990年代末,特別是在英國,為應對政府和資助者對社會部門計畫成效的問責要求,SROI 的方法論逐漸成形並推廣至今。

其計算公式也是相似的簡潔:「SROI = 總現值 / 總投入」

但它的「回報」不單單指「錢」,還可以包含所產生的「社會價值」。

不過這個所謂的「社會價值」定義可廣了,他可能是減少了犯罪率、讓更多孩子吃飽、降低了獨居老人的就醫次數,或是讓社區變得更溫暖更有人情味...等等,定義可以包山包海。


舉例來說:

如果企業贊助了一個「社區長者共餐計畫」,免費提供社區長輩熱騰騰的飯可以吃,一般前提下量化都是提供了多少錢的便當,或多少份便當,或多少公斤的食物,但SROI的價值回報可能是要計算:他們因此減少了多少孤獨感、增加多少社交機會,甚至因為心情好、身體健康,減少了進出醫院的次數。

SROI最厲害的地方,就是它能透過一套嚴謹的方法,把這些看似抽象、難以量化的社會與環境「好處」,轉化成一個相對具體的貨幣價值,這樣一來,不論是投資者或企業內部,都能更清楚地看見,每一分投入,究竟為社會帶來了多大的「善」循環。

 


ROI跟SROI的差異


如何衡量社會價值?

上面講到SROI是用「社會價值」來衡量,但怎麼衡量?

麥可.波特提出一個競爭理論,裡面提到一個很有趣的概念:慈善機構創造的價值,應該是「用比較少的錢達到相同的社會效益」,或是「用相同的成本達到更高的社會效益」。

這句話其實和企業經營非常像,企業要用更低的成本滿足客戶需求,或是用同樣的成本,提供客戶更高的價值。

回到我們剛剛的「社區長者共餐計畫」例子,假設一頓午餐補助60元,可以讓一個長者吃飽,那有沒有辦法同樣讓一個長者吃飽,但一餐只需要補助50元?或是補助60元,但可以讓兩個長者吃飽? 且公餐品質不變?

這個步驟通常也是計算SROI最充滿假設、但也最需要透明化的地方。我們會運用一些方法,像是「替代物類比法」,也就是找一個性質類似、但已經有市場價格的物品來做比較;或者「價值成本法」,看看為了達到這個社會效益,如果用其他方式需要花多少錢。

不過,這裡要特別提醒,在將這些成果量化、賦予貨幣價值的階段,確實很容易因為過多的假設,而讓數字被不小心誇大。所以,整個計算過程的邏輯性和透明度就變得非常重要,必須清楚說明每一個數字是怎麼來的,這樣才能確保SROI評估的公信力。

怎麼樣提升公信力呢?其實SROI有套評估方法,並不是隨便算算就好,它有一套嚴謹的「八大原則」和「六大步驟」可以引導我們評估。



SROI有八大原則

  • 利害關係人的參與: 評估過程要充分聽取並納入所有相關人員(受益者、志工、贊助方等)的聲音。
  • 瞭解執行專案所產生的影響: 清楚釐清專案帶來的改變,無論是好的壞的、預期的或非預期的。
  • 僅納入重要資訊: 聚焦在關鍵且具有實質意義的影響,避免被不必要的細節分心。
  • 關鍵成果定價: 努力將重要的社會成果轉化為貨幣價值。
  • 不過分誇大成果: 保持客觀與誠實,避免誇大專案的影響力。
  • 保持透明公開: 評估的假設、方法和數據來源都要公開透明,接受檢視。
  • 審核成果: 鼓勵獨立第三方對評估結果進行審核,增加報告的可信度。
  • 優化回應: 根據評估結果回頭檢視和調整專案,追求更好的社會效益。

此處說明SROI的八大原則


SROI的六大步驟

  1. 確認分析範圍與重要利害關係人: 首先要明確界定評估的範圍,並找出所有與專案相關、受其影響的人或群體。
  2. 透過議合來釐清投入產出的成果描繪與影響改變: 與利害關係人深度溝通,了解他們感受到哪些變化,並將這些變化具體描述出來。
  3. 選用適當的財務代理變數來證明成果並賦予價值: 針對描繪出的成果,尋找合適的數據或研究,將其轉化為貨幣價值。
  4. 運用四大影響因子建立價值變化之影響力範圍: 考慮「無謂因子」(如果沒有這個專案,成果是否也會發生?)、「轉移因子」(這個專案的成果是不是造成了其他負面影響?)、「歸因因子」(這些成果是不是有其他組織或個人的貢獻?)以及「衰減因子」**(這個成果的影響力會不會隨時間減少?),來調整最終的社會價值。
  5. 考量利率、折現率及敏感度條件進行SROI的分析計算: 進行嚴謹的財務計算,並考慮長期效益的折現問題,同時進行敏感度分析,看看關鍵假設改變時,結果會不會有很大差異。
  6. 充分且透明的報告與應用: 最後,撰寫一份清晰透明的報告,將SROI的結果公開,並利用這些資訊來優化未來的專案或進行決策。
說明執行SROI的六個步驟

 


實際計算SROI說明

講了這麼多理論和原則,SROI 到底怎麼實際執行呢?

這裡我們用一個簡化的例子,帶您一步步了解 SROI 的分析過程,讓您對「社會價值」如何被量化有個概念。

假設我們有個「XX社區銀髮族數位學習計畫」,目標是幫助社區裡的獨居長輩學習使用智慧型手機和基本網路操作,讓他們可以和家人視訊、獲取資訊,進而提升生活品質。


以下是我們的SROI分析步驟(簡易版):

1.確定範圍並辨別利害關係人

在這個計畫中,我們假設有 30 位獨居長輩參與,計畫總共投入了 50,000 元的經費(包含講師費、場地租借、教材費等)。為了簡化說明,我們只聚焦在主要的受益者,也就是這 30 位獨居長輩。


2.描繪成果

如果長輩們一直不會用數位工具,他們可能因為孤立感、資訊落差,導致心情低落,甚至因此增加就醫次數。透過這個數位學習計畫,長輩們學會了視訊、上網,他們會變得更開心、更有自信,與家人朋友的連結也更緊密,甚至能自主獲取健康資訊,這些都能減少他們的孤獨感和負面情緒,進而降低不必要的就醫頻率。


3.成果定價

這是比較「燒腦」但關鍵的一步。我們來估算一下,當長輩減少孤獨感、心情變好,並且能自主學習健康知識後,他們可能會減少就醫的次數。

假設,一位長輩過去一年可能因為情緒問題或資訊不足,平均就醫 5 次,每次掛號費加交通費約 300 元,那麼一年就會產生 1,500 元的醫療相關費用。

透過數位學習計畫,如果能讓每位長輩每年減少 2 次非必要就醫,那麼每位長輩就節省了 2次×300元/次=600元。

30 位長輩總共能節省 30位×600元/位=18,000元。

另外,我們還可以考慮長輩因為學會數位工具,增加了與家人視訊的頻率。這份情感連結的價值怎麼算呢? 也許可以參考心理諮商的費用,假設平均一位長輩因此減少了 1 次心理諮詢的需求(每次約 1,000 元),那 30 位長輩就能產生 30位×1,000元/位=30,000元 的情感價值。

那麼,總成果定價就是 18,000元(醫療費用節省)+30,000元(情感價值提升)=48,000元。



4.建立影響力

這個步驟主要是考量一些「調整因子」,因為專案的成果不一定 100% 都是我們的功勞。例如:

無謂因子: 又叫做「死因性」,代表有些長輩就算沒有這個計畫,可能本來就會有人教導他們使用數位工具。

歸因因子: 長輩學習成果可能也來自家人的支持、志工的個別指導,不完全是計畫本身。

衰減因子: 長輩學會了,但如果沒有持續練習,過一段時間可能又會忘記。

轉移因子: 這個計畫是否會讓某些資源從其他地方轉移過來,造成其他負面影響? 假設我們綜合考量這些因子後,預估我們的計畫對總成果的「實際貢獻」為 70%。


5.計算價值

現在,我們可以算出總價值了。我們將剛剛算出的總成果定價,乘上「實際貢獻」的比例:

總價值 = 48,000元×70%=33,600元。

然後,將這個總價值除以我們的總投入:

SROI= 33,600元(總價值)/50,000元(總投入)=0.67

哇,算出來 SROI 是 0.67,這表示我們投入 1 元,產生了 0.67 元的社會價值。

這數字代表什麼?它提示我們這個計畫可能還有優化的空間,可以思考如何更有效率地產生更大的社會效益,不然直接「給錢」可能甚至比你做的社會貢獻更高,但如果你是一個真心想回饋社會的企業家一定是能不直接給錢最好,而且直接給錢對企業形象的幫助也沒有比較高,因此回過頭來就要仔細思考社會投資計畫內容是不是需要更改成其他項目。


6.影響力應用與揭露

最後這一步,就是把 SROI 的分析結果變成一份報告,可以公開給贊助者、潛在捐款人看,說明我們錢花在哪裡,帶來什麼效益。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根據這個分析,去優化未來的專案設計。

當然,這是一個非常簡化的案例,實務上的 SROI 運作,會需要納入所有利害關係人(例如志工、社區夥伴、甚至政府單位),並仔細計算正面與負面的所有影響。但透過這個例子,相信您對 SROI 如何將無形的社會價值,一步步量化出來,有了更具體的概念。



執行SROI的挑戰與注意事項

SROI雖然是個很棒的工具,能把社會效益「算」出來,但實際操作起來,難免會遇到一些「眉角」和挑戰。畢竟,要把無形的東西變成數字,本身就是個不容易的任務。

首先,最大的困難點就在於衡量那些「無形」的成果。

像是您要怎麼給「增加社區凝聚力」定價?或者「改善心理健康」到底值多少錢?

這些聽起來很抽象,在財務上更是無法直接衡量。這往往需要仰賴大量的社會學、心理學研究數據,才能找出一些可信的「代理變數」或類比價值。


這個前面已經用一些案例舉例過了,但這邊多舉例一個給大家參考:假設今天要了評估「心理健康改善」的價值,我們可能可以參考心理諮詢的平均費用、或是憂鬱症所造成的社會成本等。 然而,以台灣目前的發展來看,有效且可靠的社會研究數據仍然相當缺乏,畢竟我們台灣不像國外很注重這麼多社會科學的研究,相關文獻較少,我們常常只能借用國外的研究報告但數字跟內情境往往會跟台灣有所差異,反而讓SROI分析上的公信力打點折扣。

另一個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就是避免「過度樂觀」或「誇大成果」。因為SROI的計算需要許多假設,而這些假設常常帶有主觀判斷才能假設出來的。如果沒有秉持客觀和透明的原則,很可能會在計算過程中,不小心就把專案的效益「膨脹」了。

例如,如果一個專案讓長輩們心情變好,是否真的百分之百都是這個專案的功勞?會不會其實他們本來就有自己的社交圈,或是家人給予的關愛?這就回到前面提到的「歸因因子」等考量,確保我們在計算時,能盡可能地將真實影響力反映出來,而不是把所有正面的變化都歸功於單一專案。

總之,SROI它需要嚴謹的資料蒐集、合理的假設,以及對社會議題的深刻理解。在實際執行時,了解這些潛在的困難,並採取謹慎透明的態度,才能讓SROI的結果更具說服力。

SROI的挑戰與注意事項

 

結論

最後分享一下實務經驗上,當我們費盡千辛萬股計算出來SROI後,假設最後算出的社會投資報酬率是三比一,意思就是每投入一塊錢可以創造出三塊錢的社會價值時,這時候應該要高興的才對

但通常人十有八九會這樣想:我做的社會回饋真的是可以這樣被量化的嗎? 這樣把這些無形的社會價值都貼上價格標籤,是不是有點太過功利了?一個孩子的笑容、人與人之間的溫暖連結,這些真的是可以用「錢」來衡量的嗎?沒這麼俗吧...更何況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專業領域的人,對同樣的事物價值也可能會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所以,最後要說的是:SROI從來不是唯一的圭臬,也不是要將社會價值拿來買賣或行銷。它更深層的意義在於,把那些過去「無形、不可見、不可言說」的東西,盡可能地具體化、落地化。透過一個相對統一的標準,讓不同領域的各單位,不論是企業、非營利組織還是政府,能夠更有效地溝通、協作,將「有限的資源使用效益最大化」,並且讓社會回饋變成可測量以及可以被管理。

近年來,隨著ESG趨勢與政府法規的推動,企業越來越重視社會關懷專案。過去的報告方式多半停留在活動場次或參與人數,缺乏更深層的影響力呈現。而SROI正好補足了這一塊,它透過貨幣化的方式,量化了專案活動對利害關係人的影響,讓企業主或投資人能更清楚地看見每一筆投入,究竟帶來了什麼樣的社會效益。也正因為如此,許多非營利組織也紛紛開始運用SROI,讓捐款人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愛心款項,或是志工們的服務,究竟發揮了多大的效益。

SROI在台灣發展比較慢,但它已經是國內外政府及民間機構在政策制定、計畫投入與決策時的重要參考依據。它用更客觀的方式全面評估社會影響力,透過「投入的資源成本」與「產出的社會價值」之間的關聯,不僅能衡量政府施政為社會帶來的影響力,更能成為跨部會、跨領域溝通的橋樑,有助於未來強化政府決策,並持續擴大社會福祉的目標。


====
補充教材
小編製作了簡易的SROI練習器給讀者可以練習練習
詳細可以透過下列網站進行互動遊戲: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