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資訊
|
2025/07/21
環境部發布《氣候變遷風險評估作業準則》,企業是否也準備好了?
7月16日,環境部正式發布《氣候變遷風險評估作業準則》,為「各級政府」規劃與執行氣候調適政策提供一致的操作規範與科學依據。
這份準則不僅對「公部門」具重要指導意義,也間接為企業與組織提供參考標準與合作契機。
一、強化政府氣候調適能力的四大核心
根據環境部說明,本準則的核心內容包括:
- 明訂風險評估原則與方法:涵蓋現況與未來風險分析,並以「危害度、暴露度與脆弱度」三大構面作為評估基礎。
- 調適決策機制建構:各級政府須依據風險評估結果,規劃調適選項,並檢討其效益與可行性。
- 促進跨部門與公私協作:強調社會參與與部會整合,共同推動氣候調適主流化。
- 滾動式檢討機制:根據最新科學報告及國內外經驗,持續更新與優化調適方案。
這份準則的發布,標誌著政府在面對極端氣候日益常態化下,逐步從政策宣示邁向 制度化治理。
二、為何企業應關注這項準則?
雖然本準則主要針對「公部門」,但其內容與方法論,對企業也有三大啟示:
1. 企業營運也正面臨氣候風險
無論是製造業、建設業還是零售服務業,極端氣候對供應鏈、物流、人力與資產安全都構成實質威脅。準則所強調的「高風險地區辨識」與「調適差距評估」邏輯,也同樣適用於企業營運風險管理。
2. 有望成為企業-政府合作的橋樑
準則鼓勵跨部門與民間團體共同參與氣候風險評估與調適決策,這也意味著未來在地方調適行動計畫中,企業可望以場域提供者、執行夥伴、數據支持方等角色參與,深化在地ESG實踐。
3. 氣候風險揭露趨勢同步升溫
企業面臨來自永續揭露準則(如TCFD、ISSB)與投資人關注的雙重壓力。此次環境部所揭示的方法論,也可視為企業內部進行氣候風險識別、量化與因應策略設計的參考架構。
三、與TCFD等國際框架的潛在連結
本次《氣候變遷風險評估作業準則》所強調的「危害度、暴露度與脆弱度三構面分析」,以及「調適應用情境模擬」的風險預測與決策設計方式,在方法學上與 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所倡議的實體風險識別與場景分析高度一致。
對已啟動 TCFD 或 ISSB 永續揭露的企業而言,本準則不僅有助於理解政府對氣候風險的系統性管理方式,也可作為企業自身風險評估與調適策略設計的重要參考依據。
此外,若企業營運與自然資源高度相關(如農業、水資源、建築或工程),亦可關注 TNFD(自然相關財務揭露)所倡議的 LEAP 方法。TNFD 近期針對海洋、水資源、基礎建設等行業發表指引,顯示風險管理正從氣候擴展至自然資本維度,企業應視其產業特性評估雙軸風險管理的適用性。
四、我們能如何協助?
作為關注氣候與永續治理的顧問團隊,無限永續提供以下服務,協助企業主動因應這波氣候調適政策動能:
🌱 氣候風險識別與調適策略輔導(對齊 TCFD)
🗂 地方氣候行動合作提案撰寫與政策對接
📊 ESG 揭露內容設計、TNFD/ISSB 因應培訓
🧭 氣候調適場域合作媒合與利害關係人溝通策略
氣候風險不再只是政府的事,企業若能主動掌握風險、規劃調適,將在ESG競爭中佔得先機。
有相關需求都歡迎聯絡我們,一起打造具韌性的永續經營藍圖。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