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關注氣候變遷與碳中和議題,政府或客戶開始要求企業做盤查,越來越多企業開始揭露產品的碳足跡,讓客戶知道自己的碳盤查情況,也讓消費者能夠了解自身購買行為對環境的影響。而本篇文章整理了各類常見用品的碳排放數據,包括 3C 電子產品、交通運輸、日常用品 及 食品,希望能幫助大家更清楚了解不同產品的碳足跡~
一、3C類 產品碳足跡
產品 |
碳排 |
產品 |
碳排 |
iPhone 14 Pro |
71 kg CO₂e |
iPhone 14 Pro Max |
80 kg CO₂e |
iPhone 15 Pro |
71 kg CO₂e |
iPhone 15 Pro Max |
75 kg CO₂e |
iPhone 16 Pro |
72 kg CO₂e |
iPhone 16 Pro Max |
74 kg CO₂e |
2. 電腦/筆記型電腦
電腦+螢幕 |
621kg CO₂e |
筆電+螢幕 |
691kg CO₂e |
電腦+雙螢幕 |
903kg CO₂e |
筆電+辦公室螢幕+家裡螢幕 |
928kg CO₂e |
電腦+筆電+螢幕 |
1,030kg CO₂e |
3. 遊戲機
PS4 (PlayStation 4) |
89kg CO₂e |
其他遊戲機預估 |
約100kg CO₂e |
二、交通工具 使用碳足跡
使用不同交通工具來移動在碳排放量上面會有所不同,例如,大眾運輸工具如捷運和高鐵的單位碳排量相對較低,而私人交通工具如機車和汽車則排放較高。以下整理了各種交通工具的碳排數據,數據如下:
項目 |
碳排量 |
單位 |
宣告單位 |
公告年分 |
來源 |
捷運 |
78.22 |
gCO₂e |
延人公里(pkm) |
2023年 |
|
開車 |
115 |
gCO₂e |
延人公里(pkm) |
2014年 |
|
公車(甲類) |
76.7 |
gCO₂e |
延人公里(pkm) |
2017年 |
|
機車 |
95.1 |
gCO₂e |
延人公里(pkm) |
2014年 |
|
台鐵(電聯車) |
54.0 |
gCO₂e |
延人公里(pkm) |
2015年 |
|
高鐵 |
34.0 |
gCO₂e |
延人公里(pkm) |
2018年 |
註:延人公里是指每一個人每公里的意思
汽車/電動車 的碳足跡可以參考國際能源署(iea)的網站,連結點我。
根據Iea公告說明,汽車碳排足跡排放如下:
三、日常用品類 產品碳足跡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類物品,在生產、運輸及廢棄處理的過程中,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碳排放。有些看起來沒什麼的東西碳排量卻非常高,以下整理了一些常見日用品的碳排放數據給大家參考,更多資訊可以上環境部網站查詢。
項目 |
碳排量 |
單位 |
抽取式衛生紙(110抽) |
400 |
gCO₂e/包 |
瓶裝水(600ml) |
150 |
gCO₂e/瓶 |
面膜 |
110 |
gCO₂e/片 |
標準雙人獨立筒彈簧床 |
140 |
kgCO₂e/張 |
綠茶洗髮精(1000ml) |
26 |
kgCO₂e/瓶 |
洗手乳(650ml) |
2 |
kgCO₂e/瓶 |
濃縮洗衣精(1800ml) |
2.4 |
kgCO₂e/瓶 |
無線滑鼠 |
3.8 |
kgCO₂e/顆 |
自行車 |
140 |
kgCO₂e/輛 |
防水透濕外套(男) |
20 |
kgCO₂e/件 |
影印紙(500張) |
3.8 |
kgCO₂e/包 |
環保手提袋 (26.5 x 13 x 39 cm) |
5 |
kgCO₂e/個 |
註:資料來源-環境部碳足跡資訊網
四、食物類 碳足跡
糧食生產約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 1/3 至 1/4,其中肉類的碳排放量最高,依序為 紅肉 > 白肉 > 素食。近年來,歐美地區開始推廣低碳飲食,因為若不從飲食習慣下手,即使再多電動車上路,減碳效果仍有限。事實上,一頓高碳排的午餐,可能產生的排放量甚至超過通勤開車。
以下是每一公斤食物當中的碳足跡:
資料來源:Our World In Data,無限永續翻譯
不過食物的問題比較複雜,尤其現在外賣產業興起,叫外賣碳排會再增加之外,其實還有垃圾量增加的風險
尤其內用只要出一碗的料理,外送為了保持新鮮與口感,可能會把麵、湯、配菜、醬料等用不同容器去包裝
更增加垃圾產生量,筆者雖然沒有明確找到因外送而增加的垃圾量,但有不少報導說明近年來垃圾量的攀升與外送產業蓬勃發展有關連
成長數度有多快呢? 可以透過下面的紙類餐盒回收量看出端睨,衍伸出來的是未回收與其他不可回收的包裝與垃圾
結語
這篇文章整理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產品的碳足跡,我們可以清楚看到每項產品的碳排放量。例如,大家可能之前不會想到一支手機的碳排量可能比一個人還重,或者意識到原以為高碳排的交通方式與大眾運輸的差距不如想像中大,甚至少吃一塊肉就抵銷回來了。
在這個大減碳時代,人人都希望為環境盡一份心力。然而,在碳排放資訊仍不夠透明、普及之前,民眾往往難以準確評估哪些行為真正有助於減碳。例如,有些人可能在辦公室努力減少用飲印紙,卻不知道其實跟少用幾張衛生紙的減碳效果差不多。
未來,期望隨著碳足跡標示的普及,消費者將能更直觀的比較產品對碳排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選擇符合減碳目標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