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新知Banner
新知快訊
|
2025/02/03
交通部推出永續航空燃料平台,協助航空業實現減碳目標

為協助航空業達成減碳目標,交通部將啟動一個全新的永續航空燃料(SAF)工作平台,並提出兩項重要措施。首先,從今年起,將開放廢食用油進口並禁止其出口,為未來SAF的生產提供原料。其次,預計2030年將強制規定航空燃料供應商必須提供含有SAF的燃油,這將成為業界減碳的重要舉措。

近日,賴清德總統召開國家氣候變遷委員會會議,宣布了新的減碳目標,並將航空業列入六大減碳策略之一。雖然航空業對減碳的需求日益增加,但目前該行業在實現碳減排方面仍面臨三大挑戰:缺乏足夠的SAF、碳權不足以及新型飛機的缺乏。

民航局指出,2023年我國已修法將航空業減碳法制化,要求國籍航空公司依照國際民航組織(ICAO)規範進行積極減碳。儘管SAF被認為是目前最有效的減碳工具之一,但其供應量仍極為有限,且目前市面上的SAF售價為傳統航空燃油的三至五倍,這使得即使有足夠的財力,也不易獲得這些燃料。

我國的SAF供應主要來自國外,國內煉油廠如中油及台塑化雖然已在積極研發SAF,但由於現有煉油設施的技術限制,這些企業仍難以大量生產SAF。最常見的原料來源是廢食用油,但這類原料的供應同樣不足。

為了配合國際減碳趨勢,民航局計畫於2025年啟動國內航空機隊首次使用SAF,屆時中油將於桃園機場和松山機場提供此類燃料。

除了SAF外,航空業還可以通過購買碳權來達到減碳目標。不過,我國今年才開始收取碳費,並預計最快於2026年試行碳交易系統。由於碳權在全球市場上亦難以獲得,航空公司可能需要從國外購買碳權。

此外,更新機型也是減碳的可行途徑之一。例如A321neo型飛機具有更高的燃油效率,有助於降低碳排放。

國科會加速推動SAF產業發展

為了支持航空業減碳,國科會也積極投入永續航空燃料的研發與產業建設。國科會預計在115年科技預算中,將重點支持SAF的次世代技術研發,並協助建立產業生態系統。短期內,國科會將推動SAF原料布局,確保供應穩定性,並在國內建立SAF生產聚落及示範基地。

根據國科會的報告,台灣具備強大的技術研發能力,未來將透過跨部會合作,吸引國際航空公司來台添加SAF,並力爭將台灣建設成為亞太地區的SAF產製與轉運中心。

目前,國科會已經在基礎研究領域取得了一些突破,例如開發創新的綠色製程技術,能夠提高SAF的生產效率和質量。此外,國科會還在研發將二氧化碳轉化為SAF的技術,並計畫建立一套智慧化藻類量產系統,促進生物質燃料的產業化。

儘管如此,SAF的大規模商業化仍需時間。根據國科會的預測,相關技術在115年將啟動示範基地,並需進一步完善法規和產業鏈合作。

全球SAF使用情況

國際民航組織(ICAO)統計顯示,全球已有47個國家建立了SAF相關政策,並有133個機場提供SAF。據了解,台灣的華航、長榮及星宇航空也已設定SAF使用目標,計畫逐步推動國內航班使用SAF,以提升減碳效能。

供應預測與未來發展

根據估算,2023年台灣的航空燃油消耗量約為300萬公秉,預計2030年SAF需求量將達30萬公秉(約24萬公噸)。國科會認為,透過加速SAF的自主生產及示範區運行,台灣能夠提升能源自主性,並加速推動低碳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