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新知Banner
新知快訊
|
2025/02/19
總量管制碳交易的先行者聯盟:2026年啟動試行

隨著全球減碳議題日益重要,台灣將於2026年試行總量管制碳交易(Cap and Trade)制度。為了進一步推動減碳政策,環境部已開始規劃相關法令的修改,並計劃邀請減碳成效良好的企業成立「先行者聯盟」,進行碳交易的試點。這一新制度將與現有的碳費制度互補,透過碳定價市場機制來達成減碳目標。


什麼是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

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ETS)是一種市場導向的減碳機制。政府會設定整體溫室氣體的排放總量上限,並通過拍賣或免費分配碳權,讓企業根據自身的需求來獲取排放額度。如果企業的排放量超過配額,它們可以購買其他企業釋放的碳權。這一制度已在歐盟、英國、中國等多個國家實施,並且日本也已進入試行階段。

台灣的碳交易制度將於2026年正式啟動,但環境部預計在未來半年至一年內,會進行相關法規的修訂和完善。台灣的碳費制度已經於2023年開始徵收,碳費的費率為每公噸300元,企業若選擇自行減排,可以依照自主減量計畫的不同標準,享有每公噸50元或100元的優惠費率。這些優惠將激勵企業參與減碳行動,尤其是選擇A方案的企業,將被優先邀請參與總量管制碳交易。

碳交易 VS 碳費

碳交易與碳費的最大區別在於定價方式。碳費是由政府設立固定費率,而碳交易則是依據市場機制來決定碳的價格。目前台灣的減碳成本每公噸從3000元到3萬元不等,未來若能完善碳交易制度,碳資產的認定將更清晰,這將有助於推動台灣的綠色金融發展,並加速碳資產的流通與管理。


先行者聯盟的組成與目標

環境部計劃在2026年之前組建「先行者聯盟」,邀請30至50家減碳表現良好的企業加入。這些企業將在總量管制的試行階段中扮演關鍵角色。台積電等大企業已被列為首選企業,這些企業不僅會參與台灣的碳交易,還將有可能進一步與國際市場接軌,參與歐盟、日本及美國的碳交易體系。


結論

未來幾年,台灣的碳交易制度將逐步發展成熟,政府將借鑒韓國和日本的經驗,並根據本地企業的需求進行調整。透過這一過程,台灣不僅能夠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還能夠在全球碳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