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新知Banner
永續資訊
|
2025/01/24
台灣接軌IFRS永續揭露準則,企業準備好了嗎?



前言:

疫情之後,全球對永續發展的重視進一步提升,各國紛紛立法加強永續資訊揭露,形成了國際趨勢。台灣規定自 2025 年起強制編制永續報告書,2026 年起接軌國際會計準則 IFRS 永續準則;韓國要求 2025 年起 KRX 上市公司發布永續報告書;日本自 2023 年開始揭露永續資訊;新加坡推行 2030 綠色計劃,強調永續資訊揭露;印度規定前 1000 大公司需發布永續資訊報告;而美國 SEC 和歐盟的 CSRD、SFDR 等規範,也展現出國際社會對永續發展的全面推動。

但事實上,永續發展的議題聯合國早已推行多年,但長期以來未能獲得足夠重視。新冠疫情的爆發成為一個轉捩點,疫情暴露了全球的脆弱性,但也促全球史無前例的合作,從醫療技術交流到資源分配,再到對社會救濟與環境保護的攜手合作,這場疫情激發了全球對永續議題的深刻反思,涵蓋了醫療保健、公衛問題、糧食與水資源安全、供應鏈管理、性別平等與勞工權益等範疇,推動了永續發展成為全球共識。


IFRS永續揭露準則是什麼

在後永續爆發的年代,除了政府頒布相關法令之外,全球永續相關的揭露準則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包括 GRI、SASB、TCFD、TNFD 等,數量多達二三十種,這些準則由不同組織發佈,各自有不同的目的與揭露重點與關注項目。其中,IFRS(國際財務報導準則)就是針對財務報導的相關準則,不是所有準則都會被採用,但IFRS你一定要關注,因為他是絕大多數國家在發表財務報表時候遵循的準則。

IFRS 的設計宗旨是全球提供統一的「財務報導標準」,由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所制定,而IFRS 的永續揭露準則僅是IFRS眾多準則的其中一項,由ISSB參考TCFD與SASB所制定,並合併到IASB所制定的IFRS會計準則中運行,要求將永續及氣候相關資訊納入財報或股東年報中,以量化 ESG(環境、社會與治理)以及氣候對財務的影響。


IFRS永續揭露準則S1與S2


而IFRS眾多種則中的永續揭露準則又分成兩項,分別是第S1號「永續相關財務資訊揭露的一般規定」及第S2號「氣候相關揭露」,分別代表的是揭露ESG的風險及氣候的風險:

1. IFRS S1:永續財務資訊揭露指引

IFRS S1 的核心在於促進企業對永續議題對其財務表現和經營狀況的影響進行清晰、透明的揭露。需說明永續相關風險和機會如何影響公司財務、現金流及長期發展。因為S1是致敬SASB來的,所以內容跟SASB類似,都是以投資人、股東角度來看永續資訊對公司運營的影響,並要能充分了解其永續管理策略。

2. IFRS S2:聚焦氣候變遷的揭露規範

IFRS S2 著眼於氣候變遷相關風險和機會對企業財務的具體影響(風險與機會),並要求企業量化這些數據對財務的影響。因為S2是致敬TCFD來的,所以要求內容跟TCFD有點像,特別需要關注溫室氣體排放的控制、碳交易價格的變動,以及環境法規的變更如何影響生產流程、成本結構和市場需求等重要面向。

這兩項準則要求企業披露ESG與氣候對其未來短期、中期及長期運營相關的永續和氣候風險及機會,需量化成對財務的衝擊。而我國金管會也發布了「接軌IFRS永續揭露準則的藍圖」,並決定自2026年起,根據資本額規模分階段實施,要求上市及上櫃公司依照IFRS準則進行永續資訊揭露,也是台灣企業應該關注的原因。


推動時程

我國接軌IFRS永續準則藍圖-適用對象及時程

(圖片來源:金管會)


我國接軌IFRS永續準則將分三階段實施,依據不同的公司規模有不一樣的接軌時間點,詳細的接軌時間如下:


階段(依規模)

適用年份

100億以上

上市櫃公司

2026年

50~100億

上市櫃公司

2027年

其餘上市櫃公司

2028年


IFRS永續資訊關係表

IFRS永續資訊關係表



初期豁免項目

為減輕企業衝擊與負擔,我國在釋出後有給出幾個豁免項目,詳細如下:

  • 首次適用年度得僅考量氣候議題
  • 範疇3溫室氣體排放延後一年揭露
  • 首次適用年度無須揭露比較期間資訊

不過要注意的是,溫室氣體範疇三之所以延後一年,是因為極其複雜且困難,企業應避免把寬限期誤當成規定期,等到隔年再來找資源找廠商製作,先不說時間來不來的及,到時候顧問公司、盤查廠商、查證廠商能不能抽出時間協助企業都還不好說,忙到爆炸的顧問業開出的價格肯定也不漂亮,建議應該提前準備,才會有充足的時間做應對。


與財報的差異

金管會要求接軌IFRS永續準則,除了因應國際「責任投資」趨勢浪潮外,也是因應傳統財務報表已無法全面揭示公司面臨的風險。

過去,財務報表主要集中於短期的經濟效益,但無法有效顯示例如環境變遷、智慧產權盜竊、童工、勞工剝削及黑心生產等風險。這些問題可能在短期內為公司帶來利潤,但一旦爆發演變成資源枯竭、國際制裁、抗議、罷工、或抵制,將對公司的股價和營運造成極大影響,但股東與投資者卻無法透過傳統財務報表掌握這些「無形風險」。

因此揭露IFRS永續準則旨在相關資訊的透明度,通過揭示相關資訊,讓企業治理更加清晰,並量化這些風險對財務的潛在影響,從而幫助企業實現永續經營(長期經營)。


項目

一般財務報表資訊揭露

IFRS 永續資訊揭露

定義

注重歷史財務資訊

注重公司永續發展之未來風險與機會

關注內容

設備人力、資產、現金、營收、利潤、債權、費損...等

ESG指標、自然資源依存度、價值鏈互動...等

時間

已發生的資訊

已發生資訊揭露

及 未來短、中、長期風險與機會

使用者

現有或潛在投資人、債權人

報告

2026年起分階段實施,合併為財務報告主體



對企業的影響

  1. 永續資訊財務化:未來可預期的永續資訊會變成財務報表的一部分,傳統的會計在不進修情況下可能不能勝任工作,企業應該要開始注意員工相關課程之培訓。
  2. 範疇三盤查:IFRS永續準則要求盤查時候盤查範疇三,相比先前僅盤查寬鬆的範疇一與範疇二,範疇三涵蓋範圍包含供應鏈上下游,如果先前規定盤查難度是3分,範疇三的盤查難度將會是10分,詳細範疇123在盤什麼可以參考【這篇】,有詳細的說明。
  3. 量化困難:相比永續報告書只要「揭露」相關資訊,IFRS永續準則要求的是「量化」對財務的影響,打個比方,如果永續報告書撰寫的是員工福利好留職率高,那量化對財務的影響就會變成萬一員工罷工將會讓公司損失X億元,這個風險在短中長期發生機率有多少。原本報告書描述與敘述內容將要數字量化對財務具體的衝擊。
  4. 整合:IFRS S1規定編制S1所使用的假設或資料需要與原本財務報表使用的一致,例如信用減損損失或現金流量影響...等。
  5. 支出成本上升:無論是盤查、教育訓練、更換設備、技術升級、製作財務報表、蒐集資訊...等都需要時間跟金錢,而且並非一次性支出,未來將會變成經常性支出。

結語

IFRS嚴格說起來始於「責任投資」,但這早在超過20年前就已經存在,但近年會如此盛行的原因在於,經過長時間的數據積累,投資者慢慢觀測到到那些關注永續風險的企業在穩定與獲利成長上都比那些不關注的高出許多,原因在於企業對於上述這些無形風險的掌握度,企業若是眼光狹隘追求短期利益,拉長20年來看公司不一定會好,而企業風險意識不足即使不追求短期利潤大難來時也無法應對,疫情這是永續推動的催化劑,當全球因疫情供應鏈受到衝擊時候,投信機構卻發現那些永續做得好的公司受到的影響反而最小。

而疫情後企業也隨著社會的轉變面臨到一些困難。例如,員工在遠端工作後更重視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部分血汗企業招募難度加大,部分企業甚至出現罷工潮。此外,過往企業出現這種情況會選擇轉移到開發中國家去設廠或開公司,但疫情後也讓企業開始思考供應鏈轉移到開發中國家是否僅是換個地區汙染和壓榨員工,對司公永續發展並非長期解方,反而可能使自己國家的製造業外流,恰好,中國封城也使企業反思「在地化」供應鏈除了提高韌性,創造本土工作機會是否也是企業永續的一種表現。

疫情後,企業開始從不同角度審視永續議題,恰好的是,投資人也越來越奉行責任投資,各國家也紛紛立法要求揭露永續資訊,儘管大家思考的角度、交求或實踐的方式各有不同,但在全球共同努力下,永續已成為時代不可忽視的核心價值,「永續」不是愛地球,而是真正思考如何實踐企業/社會永續,實踐永續的路沒有正確答案,但疫情之後企業與政府已用不同的角度在思考何為永續,企業也應該趕緊跟上國際趨勢,拋開10~20年前國際間流行「企業幫股東賺錢至上的準則」許多公司注重短期獲利而產遭滑鐵盧,賣掉美國工廠並且外包零件的波音目前正在受苦受難當中,現在股東真正關注的是幫企業永續,可以幫股東長期獲利經營的公司才是對股東最大的負責。


無限永續可以怎麼協助

無限永續致力於協助企業從容應對永續挑戰。我們有豐富的經驗,可以協助企業順利接軌IFRS永續準則。我們的服務內容包括協助企業進行永續議題的鑑別與量化、提供碳盤查委託服務、設計並執行員工教育訓練、導入數位化監測工具與數據整合系統,以及進行策略規劃、以及IFRS相關專業問題之諮詢服務,無限永續可全面的助力企業完成接軌。


延伸閱讀:台灣企業入選道瓊永續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