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新知Banner
永續資訊
|
2025/01/07
永續報告書重大主題如何制定?透過圖文教學,讓你秒懂流程!

 

目錄

      前言

      瞭解組織脈絡

      鑑別衝擊

      顯著程度評估

      決定重大主題

 
永續報告書重大主題流程

 

前言

當企業在撰寫永續報告書的時,有一個關鍵步驟就是決定重大主題。台灣報告書所採用的GRI準則,其中GRI 3明確說明了決定重大主題的四大步驟。若您對永續報告書的撰寫流程還不熟悉,可以參考我們的另一篇文章說明永續報告書如何撰寫;而本篇將聚焦於重大主題的制定過程,用圖文方式詳細解析每個步驟的重點與案例。

 

瞭解組織脈絡

鑑別活動:

確保專案小組成員全面了解企業的商業模式、策略方向、營運活動類型、願景與核心價值,以及價值鏈的運作模式。同時,還需掌握行業特性、提供的服務種類、主要市場的地理位置、員工總數及契約關係等關鍵資訊,為後續分析奠定穩固基礎。

 

確定議題:

講白話一點就是決定重大主題前,需要有一些候選議題,廣泛蒐集公司應該專注的議題,集合成一個清單,最終的重大主題就是從這些議題當中選出來的。

台灣常見選定議題的方式有兩種:

1.     參考同業

2.     詢問公司利害關係人的需求以及期望

但其實蒐集議題的方式與管道非常多元,也可以詢問外部專家或學者、國際倡議、國際標準、風險分析報告、媒體報導...等

 

利害關係人評量

此步驟主要是將上述候選議題,對利害關係人進行調查,確認利害關係人對於議題的關注度,但該怎麼做呢?

台灣企業普遍使用「問卷」來評量利害關係人的關注度,以下用鴻海的問卷來案例大家就比較理解了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利害關係人問卷

(資料來源: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利害關係人問卷 )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企業常見的問卷形式並非一定,也有一些外國企業是採取利害關係人訪談的形式進行,無論使用何種形式,最終都是要確定利害關係人關注的議題,以及他的關注程度為合。

 

建立議合管道

與利害關係人溝通並非只有發問卷的時候,應是建立完整的溝通管道並且長期溝通,直接進入圖片舉例說明

建立議合管道

(資料來源:台積電ESG專區 )

以台積電來說就有說名透過什麼會議溝通,溝通幾次,頻率多少,關注的議題有哪些,每個利害關係人分類都有自己獨立的項目,包含員工、股東/投資人、客戶、供應商/承攬商、政府/公協會/社會,企業在初次建立管道時候不需要像台積電依樣揭露這麼細緻,但應該要建立順暢的議和溝通管道,並且時常溝通對話,以降低營運風險。

 

 

鑑別衝擊

鑑別衝擊主要就是鑑別這些議題對環境、經濟、人群(人權)三面向的衝擊,這些衝擊包含它是正面衝擊or負面衝擊、它的影響時間是長期還是短期、可不可以逆、是否已經發生...等等。

一般在鑑別負面衝擊時候,先鎖定一個評估範圍,後進行盡職調查,可以參考經濟

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責任商業行為盡職調查指南」和「行業別盡職調查指南」來取得對組織的衝擊資訊。

 鑑別衝擊

 而台灣一般多使用正面與負面衝擊來報告,少部分企業會添加長期與短期,其餘使用備註方式呈現,以台積電報告書為例,使用的僅有正面與負面衝擊,綠色代表正面,紅色代表負面,但將對誰影響,影響什麼內容都有額外寫出來。準則只有說明該怎麼做,但呈現形式上本來就沒有硬性規定,能讓利害關係人一目了然最重要。

台積電112年度永續報告書

(參考來源:台積電112年度永續報告書)

 

 

 

 

 

 

顯著程度評估

此項目與「鑑別衝擊」可以說是類似的,如果說鑑別衝擊是區分項目及屬性;「顯著程度評估」則是看量化指標,如果可能會用一張圖表呈現,例如上述台積電的正面與負面影響案例就有使用「衝擊等級」來量化衝擊程度,並且清楚表達影響的範圍與等級,就是屬於顯著程度評估。

台積電112年度永續報告書

(參考來源:台積電112年度永續報告書)

 

而台灣企業對於顯著程度評估,通常會量化的指標還有:發生可能性(發生機率)、嚴重程度、還有對財務的影響,以下同樣使用台積電做為案例,清楚的標註了各發生機率與其嚴重程度,並且透過符號的方式表示發生機率是否有持續上升或下降的趨勢,呈現清晰易懂,非常推薦企業可以作為參考。

 

顯著程度評估

(參考來源:台積電112年度永續報告書)

 

人權的衝擊,需要強制揭露

GRI通用準則在2021年進行改版,其中改版重點就是強化「人權」與「盡職調查」,把對「環境、經濟、社會」的衝擊改成「環境、經濟、人群(包括人權)」,因此目前新版的報告書,無論重大主題有沒有選定人權相關議題,都會特別將人權議題獨立出來呈現,上述台積電案例,對於人權的衝擊特別用不同顏色表現,原因在這邊。

 

決定重大主題

設置門檻

最後的最後就是決定重大主題了,關於呈現形式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的「重大主題與衝擊程度」章節,簡單來說就是將 利害關係人關心程度 與 對企業影響程度 兩者用矩陣圖畫出後,選出既被關注且影響又大的主題,而篩選就是設置門檻,通常會綜合分析後做出優先排序。

以下圖台塑的報告書為例,企業可以自行設置門檻去選出重大議題,看是要用下圖中的「紅框」或者放寬一點的「籃框」,或者也有看過有企業選擇類似「綠框」這種形式的。選擇綠框呈現的企業通常是有某些議題不想被選為重大主題故意為之,但無論企業怎麼框,重大議題矩陣圖都是必須揭露的資訊。

決定重大主題-設置門檻

(來源:台塑石化ESG網站)

       

檢驗與決定

決定完成後,企業還可以請利害關係人、外部專家/學者、第三方顧問,來共同檢驗重大主題的選擇,亦有公司會尋求外部保證/確信來增加決策的品質和可信度,最終拍板定案重大主題,並且依照這些重大主題決定對應GRI應報導的內容,以及後續在永續報告書上呈現的相關資料。

 

        高層核准

最後重大主題最終確定後,宜經過最高治理單位的檢視及核准,如果沒有,可以由一名或一群高階主管核准重大議題,表示選定主題之流程具備授權。

 

結語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深入探討了如何制定永續報告書中的重大主題,並透過清晰的圖文教學幫助企業了解每個步驟的重要性。從瞭解組織脈絡、鑑別衝擊、評估顯著程度,到最終決定重大主題。

每個環節其實都很重要,透過這些流程,企業能夠更精確的找出對環境、社會及經濟影響最大的議題,並針對其風險進行相對應的預防或處置,永續報告書的精神在於「揭露並且反思」,雖然文中有指出一些企業在撰寫時可以操作的空間還滿大的,但回歸永續報告原本的目的,企業應用更長遠的角度來思考「無形的風險」,法規規定是希望企業可以正式這些無行風險對企業的潛在影響,而非故意要找企業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