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於本月18日公布「以草生栽培法提升有機友善茶園土壤碳匯」的溫室氣體減量草案公告
本草案目的為探討以草生栽培法來提升有機友善茶園的土壤碳匯,透過提升土壤健康,增加土壤中的碳儲存,達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
草案公告期為2024年2月19日至3月5日,共15天,目前正在蒐集意見或建議,如無其他建議草案預計會於3月公告。
草案下載連結:【點我】
先前已經有公告「森林經營碳匯專案活動」、「竹林經營碳匯專案活動」、「改進農業土地管理方法學」、「紅樹林植林」、「海草復育」、「低生長林增匯專案」、「有機農法應用草生栽培增加土壤碳匯」等法案,這些專案不僅強化了環境保護,也為推動永續發展做出積極貢獻。如今,台灣又新增了「茶園碳匯專案」,進一步擴大了碳匯計畫的範圍。
對於產茶王國的台灣來說,茶園不僅是經濟與文化的重要象徵,更可藉由智慧化的管理方式,達成碳匯減排的目標。茶園碳匯專案將透過選擇適當的栽培方式、土壤改良以及碳吸收技術,提升茶園對碳的吸附能力,從而為全球氣候變遷議題提供解決方案。
此項專案的推動,無論是對提升台灣茶農的永續經營能力,還是對環境保護的長遠效益,都具有深遠意義。除了持續監測碳匯量,並與國際間的碳交易市場對接,未來也可為台灣茶業在全球市場中提供更具競爭力的永續品牌價值。
探索草生栽培說明
草生栽培法的核心概念是使用植物覆蓋裸露的土壤,減少水土流失和風蝕。這種方法能夠在改善土壤結構的同時,促進土壤有機質的積累,從而增強土壤的固碳能力。草生栽培法已被證實對提升土壤碳匯具有顯著效果,特別是在台灣的茶園中,這種方法不僅改善了土壤品質,還幫助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對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關於有機肥料與低耕技術說明
1. 有機肥料與碳匯提升
有機肥料對土壤的碳匯有顯著的提升作用。與化學肥料相比,有機肥料的製作與施用過程中排放的碳量較低,並且能夠改善土壤的結構,提升其儲碳能力。透過精準管理,配合緩釋型肥料的應用,農業能更有效率地利用土壤養分,減少多餘的肥料使用,從而降低碳排放。
2. 低耕技術與土壤固碳
低耕技術透過減少土壤的翻耕,避免土壤與空氣接觸而釋放溫室氣體。這項技術不僅能夠減少碳排放,還能維持土壤的結構,提升其固碳能力。結合微生物或真菌等天然成分,也能改善土壤的團粒結構,進一步提高土壤的碳儲存。
國國際趨與目標
根據「千分之4倡議」,各國正在致力於每年提高土壤中的碳含量0.4%,這樣可以有效減緩全球氣候變遷。在這個背景下,台灣也積極推動「土壤增碳」政策,希望能為全球減碳目標作出貢獻。藉由創新農法的實施,台灣的農業土壤管理模式正在發揮其在氣候行動中的重要角色。
結論
透過草生栽培法、有機肥料使用、低耕技術等新興農法,台灣在提升土壤碳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方面展現了不過的方法。這些方法不僅能改善土壤健康,還能幫助台灣在全球減碳競賽中邁向成功。在未來,這些創新技術將成為實現台灣2050年碳中和目標的關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