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全球(S&P Global)近日公布了「2025年標普全球永續年鑑」,本次年鑑涵蓋全球超過7,690家企業,評選標準基於道瓊永續指數(DJSI)採用的企業永續評比(CSA)得分,專注於企業在環境、社會及治理(ESG)三大面向的表現。台灣共計有70家企業成功入選,與2024年相比,增加了17家企業。此次入選的台灣企業遍及半導體、電子零組件、生技醫藥、化學化工、銀行金融等領域,顯示出台灣在全球永續發展領域逐步獲得國際認可。
入選企業行業多元,顯示各行各業重視永續經營
台灣在永續發展上的表現引起了國際的關注。從半導體業到電子零組件業,台灣企業的永續發展成績持續進步。例如,半導體產業共有210家企業受評,其中包括了台積電、聯電、日月光等企業,而電子零組件業也有包括元太、友達、台達電等企業成功入選。
每年,標普全球會根據企業的CSA得分來評比其永續發展的優勢,並將在各自產業中展現出突出表現的企業納入永續年鑑。在此過程中,企業不僅能夠了解自己在全球市場中的位置,還能提高在重視永續投資的投資者中的能見度。
2025年標普全球永續年鑑:台灣企業的亮眼表現
今年有11家台灣企業進入了「全球Top 1%」名單,其中包括中鋼、元太科技等知名企業。這些企業不僅在環境永續、社會責任及治理結構方面表現突出,也顯示出台灣企業在應對全球永續挑戰方面的競爭力。
標普全球永續年鑑的入選標準非常嚴格,僅有約10%的企業能夠獲得入選資格。企業必須在CSA的三大面向——環境(E)、社會(S)和治理(G)中達到高分,才能在全球7000多家企業中脫穎而出。
台灣的企業積極投入永續發展,並在不同領域展開具體行動方案。例如,台積電的減碳目標已經依照科學基礎減量目標(SBT)進行設定,並逐步推動能源轉型。台達電則著重於提高綠色金融產品的數量,並致力於實現其永續金融目標。
這些企業的成功不僅顯示出台灣企業在永續經營上的努力,也反映出企業為實現ESG目標而進行的各項創新舉措。
結論
隨著永續發展目標的推動,全球市場對企業的期望愈來愈高。台灣企業能夠在全球標普永續年鑑中占有一席之地,代表著台灣企業在追求商業成功的同時,也能夠肩負起社會責任,推動全球永續發展。
在未來,台灣企業的永續發展將繼續成為國際舞台上的亮點。企業需要持續關注環境問題、提升社會責任與企業治理,並積極參與全球永續發展議題,才能在日益競爭的全球市場中保持領先。
詳細排名可以參考S&P Global網站:【詳細請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