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新知Banner
永續資訊
|
2025/02/06
【總整理】永續常見名詞解釋 中英對照總整理,一篇文搞懂所有定義。

 

前言

隨著全球對永續發展的重視,台灣上到政府下到一般小公司全都開始做永續ESG,但相關的專有名詞太多了。有些名詞把文字猜開來看就能懂,但說數名詞對不熟悉永續領域的人來說仍需要查詢。為了讓大家更快速地了解這些名詞,我們特別整理了一份常用永續名詞的中英對照表,以簡明扼要的方式,帶你一次搞懂ESG的所有定義!


 

永續基礎名詞

名詞

縮寫

英文

解釋

永續發展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既能滿足現今需求,又不損害子孫後代,滿足其需求的發展模式。

企業社會責任

CS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企業對社會、環境承擔的責任,涵蓋道德、環保及公益行為。

千禧年發展目標

MDGs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聯合國2000年制定的八項全球性發展目標,於2015年結束,後來被SDGs取代。

永續發展目標

SDG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聯合國於2015年制定的17項全球永續發展目標,取代MDGs。

ESG

ESG

Environment, Social, and Governance

評估企業在環境、社會及治理方面的表現指標。

責任投資原則

PRI

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

提倡投資者應納入ESG因素以評估投資標的,為當今的投行投資的主流規則,也是台灣近年積極發展ESG的主因之一。

保險業永續原則

PSI

Principles for Sustainable Insurance

引導保險業實現永續發展的4個原則,因為跟被保險公司也有關聯,建議一般企業仍需要了解。

責任銀行原則

PRB

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Banking

引導銀行業支持可持續發展的行動架構包含6項原則,不提供資金給對環境、社會有不良影響的企業,台灣亦有不少銀行簽署。

赤道原則

EP

Equator Principles

提供金融機構在融資中的環境、社會風險的風險管理框架,將案件分成ABC三個風險等級,台灣有超過20家銀行簽署。

溫室氣體

GHG

Greenhouse Gas

溫室氣體,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等,台灣明定的溫室氣體有7種


詳細關於溫室氣體的介紹可以參考【這篇】

GHG Protocol

-

GHG Protocol

全球標準化的溫室氣體核算框架。

CDP

CDP

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

提供企業和城市披露環境影響的全球性平台,專注於氣候變遷、水資源管理與森林保護。

RE100

RE100

-

推動企業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全球性倡議。

EV100

EV100

-

推動企業100%使用電動化載具的全球性倡議。

TCFD

TCFD

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針對氣候相關財務風險揭露的框架。

TNFD

TNFD

Task 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關注自然資本相關財務風險的揭露框架。

TIFD

TIFD

Taskforce on Inequality-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關注不平等對財務影響的揭露框架。

SASB

SASB

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可持續會計標準委員會,提供行業特定的永續性指標。

ISSB

ISSB

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Board

負責制定全球可持續發展報告標準的機構。

IFRS

IFRS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國際財務報導準則,提供國際一個標準的財務準則避免各國格式與內容落差太大。

關於台灣接軌台灣接軌IFRS永續揭露準則可以參考【這篇

IFRS S1

IFRS S1

-

IFRS準則當中,針對永續相關財務資訊的披露標準。

IFRS S2

IFRS S2

-

IFRS準則當中,針對氣候相關財務資訊的披露標準。

SROI

SROI

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

量化投資或行動對社會影響的回報率分析。

SBTi 

SBTi 

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

推動企業設定符合科學基準的減碳目標。

GRI

GRI

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提供全球永續報告標準的非營利組織,台灣金管會規定企業應發布的永續報告書就使用GRI準則。


了解更多關於台灣永續報告書如何撰寫可以參考【這篇】。

ESRS

ESRS

European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Standards

類似GRI的永續報告書揭露準則,為歐盟國家必須使用遵循的準則

企業永續報告指令

CSRD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Directive

是歐盟一條強迫企業發布永續報告書的法令,取代沒有法律約束力的NFRD,並規範歐盟成員國必須要在發布後18月內變成國內法律,因此具備法律強制力。

永續金融揭露規範

SFDR

Sustainable Finance Disclosure Regulation

歐盟針對金融機構設立的規範,要求其揭露產品與投資活動的永續性資訊,提升透明度,防止「漂綠」(Greenwashing),以助推永續金融發展。

漂綠

-

Greenwashing

是指企業、組織或品牌透過誇大、不實或誤導的手法,營造出其產品、服務或營運模式具備環保或永續性的假象,以吸引消費者或投資者支持。


了解更多關於漂綠的類型與案例可以參考【這篇

雙軸轉型

-

Twin Transformation

雙軸指的是數位轉型+永續轉型,由歐盟所提出,提倡兩者相輔相成,沒有先數位轉型就永續轉型將非常困難。

價值鏈

-

Value Chain

意思類似供應鏈,但外國更喜歡用價值鏈,供應鏈僅涵蓋企業生產過程中的上下游原料採購;價值鏈涵蓋原料、生產到銷各環節,強調環節到環節間價值的創造。

循環經濟

-

Circular Economy

資源利用最大化並減少浪費的經濟模式,包括但不限於回收、重複使用、維修、再制與翻新。

範疇一

範疇1

Scope 1

直接排放,如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碳排放。

範疇二

範疇2

Scope 2

間接排放,如購買電力或蒸汽產生的碳排放。

範疇三

範疇3

Scope 3

價值鏈上下游產生的間接碳排放,通常不是範疇一或二的都是範疇三的範圍,涵蓋相當廣。


了解更多關於範疇123的詳細介紹可以參考【這篇

京都議定書

-

Kyoto Protocol

規範工業化國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國際條約,到期後被巴黎協定所取代。

巴黎協定

-

Paris Agreement

旨在限制全球升溫幅度不超過2°C的國際協議,並努力控制在1.5°C內,前身為京都議定書,但巴黎協定規範不只是工業化國家,是全體國國家都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保證

-

Assurance

針對永續報告書,由第三方查驗機構進行驗證的動作。

確信

-

Assurance(同上)

針對永續報告書,由會計師事務所行驗證的動作。


了解更多關於 確證/查證/保證/確信/認證/驗證 有甚麼不同可參考【這篇

AA1000

-

-

一種給第三方驗證機構驗證永續報告書的標準,此邊準是給保證使用,也就是非會計師的查驗機構。 

ISAE3000

-

-

一種給第三方驗證機構驗證永續報告書的標準,此邊準是給確信使用,也就是會計師事務所 

保證等級

-

Level of Assurance

針對溫室氣體/永續報告書第三方查證的信賴等級,不同等級查核的標準不同,公信力也不同。

國家自定貢獻

NDCs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巴黎協定後要求各國政府提出的氣候行動,包括減量措施 、減量目標及調適氣候變遷衝擊。

利害關係人

-

Stakeholders

與組織活動直接或間接相關,並受其影響的個人或群體,例如員工、顧客、供應商、投資人、政府及社區。

重大主題

-

Material Topics

對利害關係人和組織的決策或績效具有實質影響的永續性議題,通常在利害關係人參與過程中辨識出來。


了解更多關於重大主題如何產生可以參考【這篇

綠色金融

-

Green Finance

支持環境永續發展的金融活動,包括投資低碳技術、可再生能源及綠色基礎設施等項目,助力實現全球氣候與永續目標。

ISO-14064

-

ISO-14064

針對組織或專案的溫室氣體盤查與管理國際標準,包括量化、報告和查證排放或移除的框架。

ISO-14067

-

ISO-14067

規範產品碳足跡的量化與溝通國際標準,用於評估產品在其生命週期內的碳排放總量。

永續評比

-

Sustainability Rating

由第三方機構針對公司內部的ESG績效進行評估,評比有很多,例如:富時羅素ESG、Refinitiv ESG、MSCI ESG、Sustainalytics ESG…等評比

永續指數

-

Sustainability Index

是指指數成分股根據ESG分數組合成的標的,如DJSI、S&P Global ESG…等類型很多。





 

碳相關名詞


碳盤查

-

Carbon Footprint Verification

又稱溫室氣體盤查,是一種基於國際標準的檢測方法,用於計算和統計組織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了解更多關於碳盤查內容可以參考【這篇

CBAM

-

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歐盟實施的碳邊境調節機制,針對高碳排商品進口徵收費用,是關稅的一種,各國包含台灣也在制定自己版本的CBAM。


了解更多關於CBAM詳細說明有可參考【這篇

清潔競爭法案

CCA

CleanCompetitionAct

又稱美版CBAM,但收費目的與方式有所不同,詳細可以參考【這篇】。

碳洩漏

-

Carbon Leakage

企業為規避嚴格碳排放規範,將高排放活動轉移至管制較少的國家或地區,可能導致全球總碳排放增加。

碳捕捉

CCUS

Carbon Dioxide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透過技術將二氧化碳從工業排放中分離並儲存或再利用,以減少進入大氣的碳排放量。

碳稅

-

Carbon Tax

針對碳排放徵收的稅費,收到的稅款就如同一般稅收一樣,政府可自由用在各領域。

碳費

-

Carbon Fee

為補償碳排放所產生的社會成本而收取的費用,與碳稅不同,收取的費用只能用在環境相關領域。


關於碳費如何徵收可以參考【這篇】。

碳權(碳信用)

-

Carbon Credit

允許某組織排放一定量溫室氣體的交易許可,分成總量管制下的碳權與自願減少排放的碳權。

碳匯

-

Carbon Sink

吸收並儲存二氧化碳的自然或人工系統,如森林。

碳中和

-

Carbon Neutrality

指某個業務活動、產品、組織,通過減排與抵消措施,使碳排放量總和為零,相比淨零碳排範圍較小,且側重補償或抵消,例如通常會說某組織/產品透過減排及碳權達到碳中和,但較不會用淨零碳排。

淨零碳排

-

Net Zero Emission

企業、組織或國家達到碳中和的狀態,表示碳排放與吸收/移除平衡,相比碳中和範圍及層面較大,注重長期與技術面,例如國家要透過技術轉型、碳移除技術、提升能效等方式達成淨零碳排。

總量管制

-

Cap-and-Trade

國家針對各企業設定排放總量上限,並允許企業透過交易未使用的排放額度達成減碳目標,政府通常會逐年調降排放量,以引導企業進行減碳。

排放額度

-

Allowances

總量管制下,分配給企業的碳排放額度。沒有用完的排放額度與自願減量都可以獲得碳權,但政府給的減量額度在某些交易市場上不被承認,通常僅為國內使用。

自願減量

VERs

Voluntary Emission Reductions

非強制性減排行動,企業或個人為降低碳排放而自願參與的減量計畫,並可產生碳權作交易或抵消用途。

碳市場

-

Carbon Market

買賣碳權的交易市場。

碳交易

-

Carbon Trading

通過交易碳權來達成減排目標的機制。

碳足跡

-

Carbon Footprint

一項活動或產品全生命週期內的碳排放量。

產品碳足跡

CFP

Carbon Footprint of a Product

衡量產品從生產到廢棄全生命週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常以CO₂當量表示。

產品類別規則

PCR

Product Category Rules

針對特定產品類別制定的標準化規範,指導生命週期評估與環境影響評估的一致性操作。

生命週期

-

Life Cycle

產品從原物料、製造、運輸、使用到廢棄終結間的一連串過程。

生命週期評估

LCA

Life Cycle Assessment

系統性分析產品或服務在其全生命週期中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生命週期衝擊評估

LCIA

Life Cycle Impact Assessment

在生命週期評估中,透過分類、表徵及評估,「量化」產品或服務的環境影響或衝擊。

碳標籤

-

Carbon Label

標示產品在生命週期中碳排放量的環保標籤。

碳管理

-

Carbon Management

制定與執行減少碳排放的計劃和策略。

碳封存

-

Carbon Sequestration

將二氧化碳長期儲存在地層或其他介質中。

碳排放

-

Carbon Emission

人類活動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及溫室氣體排放。

碳捕捉

-

Carbon Capture

技術上捕捉產生的二氧化碳以減少排放。

排放交易

ET

Emission Trade

溫室氣體排放配額的交易制度,隨京都議定書所訂製的機制。

聯合減量

JI

Joint Implementation

一國協助另一國執行減碳項目以達成減排目標,隨京都議定書所訂製的機制。

清潔發展機制

CDM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促進發展中國家減排的國際合作機制,隨京都議定書所訂製的機制。

全球暖化潛勢

GWP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衡量溫室氣體對全球暖化影響的指標,通常將不同溫次氣體的影響力量化成二氧化碳當量,例如二氧化碳當量為2,表示該氣體影響力為二氧化碳2倍。

二氧化碳當量 

CO2e

Carbon Dioxide Equivalent

統一量化多種溫室氣體對暖化影響的單位。

基準年

-

Base Year

用於比較溫室氣體排放變化的特定歷史期間,盤查需要。

不確定性

-

Uncertainty

量化結果中數值分散性的特性或範圍。

組織邊界

-

Organizational Boundary

組織內活動或設施所涵蓋的排放範圍。

報告邊界

-

Reporting Boundary

針對組織運營活動的排放進行報告的範圍。

確證

-

Validation

未來式,評估並「確定」減碳專案現有計畫、資訊、目標是否合理,通常還沒開始執行。

查證

-

Verification

過去式,「檢查」並驗算報告/文件/計畫的資訊或目標是否合理,通常執行已經完成,要完成後才有辦法「查」。

生質碳

-

Biogenic Carbon

由生物資源產生的碳,非化石燃料來源。

直接土地使用變更

dLUC

Direct Land Use Change

人為引起的土地用途直接變更。例如生質酒精價格較高,於是農夫將土地改種玉米,土地從糧食利用變成能源。

間接土地使用變更

iLUC

Indirect Land Use Change

人為引起的土地用途間接變更,例如上述dLUC大量農夫將土地食物用途改成能源使用,導致糧食需要跟隔壁落後國家進口,隔壁落後國家就大量砍樹去種糧,就是iLUC,通常較不容易被發現。

生質碳

-

Biogenic Carbon

由生物資源產生的碳,非化石燃料來源。

直接監測法

-

Direct Monitoring Method

通過直接測量氣體濃度與流速來計算排放量。

質量平衡法

-

Mass Balance Method

利用進出物質質量的平衡計算溫室氣體排放量。

排放係數法

-

Emission Factor Method

根據活動數據乘以特定係數來估算排放量。

排放量不確定性

-

Emission Uncertainty

針對排放活動數據及係數進行不確定性分析。

影子價格

-

Shadow pricing

依據未來可能面臨的碳價,模擬低碳投資、能源效率提升與行為改變對企業的影響。

內部碳費

-

Internal Fee

根據營運活動的溫室氣體排放及碳費成本,設定內部碳價以刺激創新、提高再生能源使用比例並優化專案獲利。

內部排放交易

-

Internal Trading

公司內部對每噸碳設定配額,各部門可透過交易多餘的排放配額以降低整體營運成本。

隱含碳定價

-

Implicit Price

計算公司為實施減排計畫(如購買再生能源或進行能效升級)的實際成本,並以此作為隱性碳價格。